在过去几十年里,从《茶是故乡浓》到《老酒馆》,对观众普及酒文化、茶文化的电视剧,多次创造收视佳绩。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把“奋斗”的故事内核结合时代背景,演绎出一段段惊心动魄和耐人寻味的文化故事。
其实,以翡翠文化为主题的电视剧也不少,例如于荣光主演的《翡翠凤凰》,丁子峻主演的《滴血翡翠》,马景涛、徐少强双雄对决的《翡翠王》,郑爽主演的《翡翠恋人》、李泽锋主演的《玉道》。
但大多以“国仇家恨”为故事主线,在大众里并不十分讨喜。不过它们在普及翡翠文化、玉石知识上,也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
云南、缅甸等地名在剧中屡屡被提及,这些地方在历史上确实承载了太多包袱。如今,广东四会、揭阳、平洲、广州等地已成为新的集散地,如果未来有类似《中国合伙人》那样的新时代翡翠商业故事,一定在会这些地方展开。
那么为什么民国期间的翡翠故事,都以“复仇”为主题呢?
首先,高品翡翠价值非常高。从清中后期到当下,高品质的翡翠,都是达官贵人或社会新贵的珍爱。而且珍稀翡翠是孤品,它们一出场,马上把剧情引向一个高潮,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非常热闹。
而且翡翠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像茶叶和酒等再生资源。“酒王”没了,可以重新再酿造,“茶王”没了,可以重新再种,故事未必会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社会不稳定或战乱的时候,弱肉强食是当时唯一的生存法则,因此高品翡翠,只会出现在社会最强大的一方的手里。没实力的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拥有它们,只会源源不绝地引来仇家。
相互争夺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以主角的复仇为故事主线。
其次,翡翠文化是一种国家象征。玉文化在中国经历了七千多年的文化沉淀和文化发展,美玉对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比其他国家要强烈得多。
珍稀翡翠被外国人野蛮抢夺,会引起剧中人物和观众的情感共鸣。而这种情感共鸣能更好地吸引观众,并提升收视率。民国背景导致编剧更喜欢采用这一类情节,价值连城的翡翠,先被汉奸抢夺,再被日本人抢夺,日本投降后又来美国人抢夺,反正不愁没有戏剧性冲突。
国仇比家恨给观众的代入感更强,也升华了主角等一众角色的思想,因此用“报仇”做主线故事一点都不虚。
最后,剧中角色的蜕“蜕变”,也是翡翠文化的一种表达。
判断一块翡翠的优劣,主要标准是种水色地工,环境的细微变化都会导致翡翠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同样是冰地,阳绿价值远高于暗绿;同样的紫色,冰糯种就比豆种价值更高。
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当的反映,然后蜕变成全新的、符合大众预期的角色,就像大地孕育翡翠一样。
救国救民,仁者大爱的主角,是人中龙凤;通透的高冰阳绿翡翠,也是翡翠里万里挑一的极品。
最后送上一首选玉歌,轻松选出好翡翠:
缅北地有灵气,雾露河域出翠玉。
硬平矿三产区,坎底帕敢和南其。
红为翡绿为翠,翠色稀有最高贵。
话品种记心中,玻冰油白豆瓷种。
晶体粗称豆种,带绿条纹金丝种。
马牙石像瓷器,如脂油青似瓜皮。
玻糯无水定劣优,织维状白地青。
绿色脉状是花青,芙蓉种淡绿底。
钠铬辉石干青奇,飘绿花是铬迹。
底干无水色鲜极,绿辉至蓝花飘。
角闪带来黑花苗,好墨玉墨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