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对庄app里常看小宝哥鉴宝直播间,真是大开眼界,翠友们简直什么神奇藏品宝贝都有!同时还能跟着鉴定师涨涨知识,就连一些轻描淡写的说法,仔细一想其实大有嚼头。
例如直播间里翠友提的一个问题:是不是山水牌都会把后面掏空,更显得好看起莹光?
其实这是大多数翡翠爱好者的认知,即翡翠可以通过镂空挖薄来增加“水头”,让翡翠看起来更加晶莹剔透。
市面上不少翡翠确实也是采用这种“调水”方法,对翡翠进行雕薄处理,但正如凯宁老师所说,要不要雕薄处理要看具体情况。因为种水相差无几的翡翠,越厚价值也越高,一律雕薄,有时候可能得不偿失,像视频里的这块山水牌,本身就非常的厚。
其实翡翠的“水头”不仅仅是指透明度,而是以透明度为基础的综合视觉效应,受到翡翠的种、地、色、大小厚薄以及光线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
所以,就算是要“调水”,“怎么调”也是个大学问,可不仅仅是镂空挖薄这么简单,那么翡翠如何调水呢?我们来看看玉雕师是如何把一块翡翠雕得水感十足的。
翡翠如何调水?
1. 打磨抛光
翡翠原石相对于翡翠成品是比较粗糙、暗淡的,而要变成光鲜精致的成品,市面上绝大多数翡翠都会经历过一个复杂的优化过程,那就是打磨抛光。
“水头”的实质是一种复杂的光学效应,想要拥有更好的“水头”效果,首先要做的是把翡翠表面打磨到光滑细腻,这样才有更多光进到翡翠里面,才能更好地汇聚外部光线,而表面粗糙的翡翠看起来“水头”会差很多。
2. 镂空挖薄
除了打磨抛光这道必经工序,利用雕刻技巧是“调水”的主要方法,镂空挖薄是最常见的操作。在雕刻时,将翡翠磨薄增强其透光性,同时将背面处理成凹下去的阴面,不但扩大了受光面积,吸收入更多光线,同时雕薄了厚度,也会让种不够细的翡翠看起来也很通透,翡翠也就容易出水。但“水头”并非越薄越好,太薄的翡翠虽然很透明,但往往“留不住水”。
3. 利用棱角
翡翠的水是光线在翡翠内部传播,受晶粒的多次无序交叉反射、折射后形成的一种似迷雾萦绕,有深度又细腻的无层次感,厉害的玉雕师经过长期摸索会懂得利用翡翠的棱角增强光在翡翠内部的反射和折射,显得更有“水”。
比如利用简约的线条来勾勒叶子的飘逸,同时用凹凸分明的处理手法,将翡翠变得有棱有角、脉络分明,这样的处理既让翡翠看上去十分具有生命力,又能让光线在翡翠上进行多次交叉反射,变得晶莹剔透,形成一种流动的光彩。
4. 分离法
面对翡翠颜色偏深、偏厚,以及色块不均匀分布的情况,可以通过在雕刻过程中勾勒绿色与无色的分界线,使之适当分离,适当削减非重要部位的绿色厚度,来增加其透光性,实现有“水”的效果,同时也映衬出绿色的冰清鲜嫩。
5. 镶嵌封底
镶嵌封底是另外一种“调水”方法。即在镶嵌翡翠时,将背面用整片金属材质的东西包裹起来。这样就能利用底部的金属光面,汇集收纳额外的光线反射到翡翠上,加强翡翠的表面光泽,达到“有水”的视觉效果。
但这种方法依赖金属封底,当封底拿掉时造就的光影也消失殆尽,这与雕刻“调水”有本质区别。
“调水”工艺只要运用得法,可以使得翡翠成品“水头”比原本材质更进一步。如果说“水头”是翡翠的灵魂,那么“调水”就是对灵魂的升华,让翡翠拥有更佳的艺术欣赏价值。